进行库存量管理的目的,一方面在于降低存货成本,另一方面在于使物料充分配合生产的需要。库存量管理主要涉及以下三个关键问题。
1)何时补充库存
即订购点的确定。如果订购的时间过早,存量增加,就会既增加物料的储存成本,又占用资金;如果订购的过迟,生产线上物料已经用尽,而新料尚未进厂,就会造成停工待料,甚至失去商机。
2)补充多少库存
即确定订购量的问题。如果订购的过多,则存量增加,那么不但增加物料的储存成本,且占用资金;如果订购数量过少,就会导致订货次数的增加,从而引起订购成本的增加,甚至得不到经济订货的折扣,而且有断料的风险。
3)库存量如何维护
即确定库存水准问题。存量水准有较高和较低存量的限制。较高库存量是指在某特定时间内,某项物料的较高存货量;较低库存量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,能确保生产所需的较低物料库存数量。
库存量的计算方法为:
较高库存量=较高日需求量×最短交付天数+安全库存
较低库存量=较低日生产量×最长交付天数+安全库存
安全库存=日平均消耗量×一定服务水平下的前置期标准差
其中,安全库存量的大小,主要由顾客服务水平决定。所谓顾客服务水平,是指对顾客需求情况的满足程度,其计算公式为:
顾客服务水平=1-年缺货次数/年订货次数
顾客服务水平高,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少,缺货成本小,但因增加了安全库存量,导致库存占用成本上升;顾客服务水平较低,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多,缺货成本高,安全库存量水平低,库存占用成本较小。
因此,必须综合考虑顾客服务水平、缺货成本和库存占用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,才能确定合理的安全库存量。
一、安全库存的计算原理
上述计算方法是在最为理想的状态下进行的计算,在安全库存的实际计算中,需要借助统计学知识,对顾客需求量和提前期的变化作一些基本的假设,从而在顾客需求发生变化、提前期发生变化及两者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,分别求出各自的安全库存量。
假设顾客的需求服从正态分布,通过设定的显著性水平,估算需求的较大值,从而确定合理的库存。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一般取α=0.05,由显著性水平=1-服务水平,可知服务水平为0.95,缺货率为0.05。安全库存的统计学计算原理
库存=平均需求+安全库存。安全库存可以用下式表示:
二、安全库存的实际计算
在实际操作中,安全库存的计算类型与公式主要包括两种。
1、在提前期LT与订货周期T为固定的情况下,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如下:
2、在一般情况下,需求是变动的,提前期LT也是变动的,假设需求D和提前期LT相互独立,则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如下:
其中,σLT+T是提前期的标准差;Davg是提前期内的平均周期需求量。
某商品日平均需求量为100件,顾客的需求服从标准差为10件/天的正态分布,提前期满足均值为6天、标准差为1.5天的正态分布,且日需求量与提前期是相互独立的,试确定95%的顾客满意度下的安全库存量。
由上述说明得知:σ=10,σLT+T=1.5天,Davg=100件/天,LT+T=6,服务水平为0.95对应的Z=1.65,由此可得:
即在满足95%的顾客满意度的情况下,安全库存量是251件。
需要说明的是,在安全库存中,统计的是过去的数据,而以过去的数据预测将来是有风险的,此外,安全库存还会受到企业库存周转率指标的影响。库存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,以设计和调整安全库存量。相关阅读:ERP管理系统怎样解决痛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