库存控制方法很多,有物资卡片控制法、物资预算控制法、定期控制法、定量控制法、ABC分类法、“双堆”法及物资需求计划(MRP)法。这里重点介绍定期控制法、定量控制法、ABC分类法和“双堆”法。
1、定期控制法。定期控制法就是首先确定一个订货间隔期M,每当经过一个M后,就对存储状况进行检查,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需求情况,据此计算订货量并发出订单。新的供货于订货周期L时间后到达。定期控制法下的存储变化规律见下图所示。
定期控制法需解决两个问题,一个是确定订货间隔期,一个是计算订货数量。
一般来讲,订货间隔期越短,库存检查的频率就越高,对库存的控制精度也就越高。但另一方面,库存管理的工作量也就越大,尤其在库存项目很多而订货间隔期又不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。因此,可以区分不同存储项目,对少数重要的存储项目,比如缺货损失大或存储费用高的项目,制定较短的订货间隔期。对相对不太重要的存储项目则可适当延长订货间隔期。同时,可以将订货间隔期分为几个标准值,以简化库存管理工作。另外需注意,订货间隔期的缩短不是无限度的,它受订货周期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。对于订货数量,可以采用下面公式计算求得:
订货数量 = 平均日需求登 ×(M+L)- 现有存储 + 保险储备定额
2、定量控制法。定量控制法是事先确定一个具体的订货点R,每当存储水平降低到订货点时,就立即发出一个订货量为Q的订单。订单发出后,经过订货周期L,货物到达。L称为订货提前期。
定量控制法需要确定两个数量参数,即订货点和订购批量。订货点是指订货时的库存量。它应满足这样的条件:在新的订货没有到达之前,现有库存能够保证对需求的供应。因此,订货点存储量就是订货提前期内预计需求数量。一般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订货点:
订货点存储量 = 平均日需求量 × 提前期日数
提前期天数可以根据运输距离和供货厂家的生产周期等条件,加上适当的保险时间来确定。订购批量可用经济订购批量的公式求得。需要注意的是,定量控制法的订货间隔期是不一样的,新的供货到达时,库存可能大于保险库存量或小于保险库存量,也可能已经发生缺货。推荐阅读:分析仓库主管的工作职责有哪些